近日,記者從實驗區資源生態局了解到,2021年平潭空氣質量綜合指數排名在九市一區中位列第一。這是自2016年以來,實驗區第六次摘得此項桂冠。
據了解,2021年實驗區環境空氣質量達標率為99.2%,比去年提升0.3%,其中:一級達標天數235天,二級達標天數127天,污染天數3天,環境綜合指數為1.95,優于全省9個設區城市,6項污染物指標年均濃度均達到國家標準。
“平潭是一個海島,常年風力較大,環境空氣質量底子好,污染物擴散條件好。目前,實驗區無重污染、重金屬企業入駐,營造了良好的生態環境,我們通過加強對現有排污企業的環境監測頻次,確保企業在生產中排放的各項污染物指數達標。”實驗區資源生態局大氣處一級科員王宸說。
近年來,實驗區資源生態局持續打好藍天保衛戰,堅持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產業發展方式,大力發展綠色產業。其中采取嚴格把控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行業的準入,開展鍋爐清單摸排整治;強化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氣監管等一系列措施;組織召開2021年閩東北協同發展環保系統交流會,簽署《閩東北生態環境保護協同發展合作備忘錄》,推動區域聯防聯控。下一步,還將扎實推進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貨車污染治理等標志性戰役,突出抓好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持續改善空氣質量。
在改進環保設施方面,實驗區的相關企業也積極開展廢氣排放改造提升。平潭北厝垃圾焚燒發電有限公司的兩條生產線同時運行可以日處理生活垃圾900噸,原爐內SNCR脫硝設計的氮氧化物排放濃度小于200毫克每立方米,但在滿負荷運行情況下,實際產生的排放濃度會超過200毫克每立方米,難以達到省生態環境廳提倡超低排放的要求。
針對這個問題,去年年底,公司在原有SNCR脫硝系統基礎上進行改造提升,增加兩套PNCR高分子脫硝系統,進一步減少氮氧化物排放總量和降低排放濃度,達成超低排放的要求。